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里的中国密码
今天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国文艺网开展“读懂中国读懂党 讴歌中国讴歌梦”之“文化和自然遗产里的中国密码”主题推荐活动,由文艺工作者通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推荐自己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荐人:吴元新 吴灵姝
吴元新,1960年生,江苏南通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
吴灵姝,1988年生,江苏南通人。
全国青联委员,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苏省级传承人,现任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副馆长、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江苏省旅游文化系统劳动模范、江苏工匠。
我家乡的非遗: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展现南通印染技艺的风采和魅力
南通蓝印花布传统印染技艺遍及南通地区各县,影响较大的作坊在如皋的石庄、通州的二甲和石港、海门的三阳、启东的汇龙及南通市区。民间利用蓝草色素染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后来蓝靛发展成为蓝染技艺,至今已逾千年。南通滨江临海,适宜种植棉花。元、明以后,南通地区家家户户都有织女,是著名的纺织之乡、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头巾等生活用品,印染图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何图形。它以耐脏耐磨、结实经用、图案吉祥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长久以来流传不衰,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流传时间长,普及面广,影响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南通蓝印花布馆共搜集明清以来蓝印花布实物及图片资料两万六千余件,设计开发蓝印花布系列产品百余种,整理出版了《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纹样卷等,展现出南通印染技艺的风采和魅力。
2006年5月20日,南通蓝印花布传统印染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Ⅷ-24。
推荐理由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蓝印花布工艺源于唐宋,
盛于明清,
千年的传承,千年的神话,
翱翔的凤凰,怒放的牡丹,
翘首的麒麟,送福的梅花,
美好的祝愿与吉祥的文化,
都被浓缩在这一幅幅
精彩的纹样中。
一件青色的衣裙,
一套蓝印花的被褥,
曾妆点了农耕时期
人们的美好生活。
更加巧妙的,
要数那刮浆防染的方法,
一把黄豆粉,一碗石灰沙,
清水调和,用心搅拌,
裱纸、上油,镂刻出
漂亮的纹样花;
铺平白布、纸版,握住刮刀,
自上而下,着力一刮,
模版掀起,布上留浆花,
调缸染色,
几进几出,青出蓝花,
刮灰清洗,
轻举竹竿,挑起悬挂,
一条条蓝白可辨的长布料,
没有缤纷炫目的色彩,
唯有点线面的交织,
青与白的绽放。
这就是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一项流传千年至今,
凝聚着民间智慧的印染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