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滚动图

中国美协“绘画100”:创造时代艺术 培养时代新人

时间:2025年04月1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高森

  4月9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目(以下简称“绘画100”项目)在浙江杭州开班。此次项目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青年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有效举措。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马小龙,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守卫,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来文、陆庆龙、庞茂琨,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何家英、闫平,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王敏杰,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余旭红等出席仪式。开班式由中国美院副院长韩绪主持。

  “绘画100”项目以培养青年美术工作者为战略性任务,以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达,写意精神的传承创新为核心宗旨,针对学员个案发展路径及其创作议题,展开中国画、油画创作教学,以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创作,写实性、表现性、多样性油画创作为专业方向。引领青年文艺工作者勇担时代使命,培养具有明确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学术视野宽阔、人文学养丰厚、本体语言精深,道术相济、艺理贯通的新时代艺术创作人才。

  培养目标:

  弘扬主体精神,培育文艺新苗

  “绘画100”项目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中国文艺的主体精神,彰显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提升绘画艺术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增强当代绘画创作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屈健在介绍项目情况时表示,“绘画100”项目立足新时代文化坐标,以“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达”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历史纵深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美术中坚力量,自2023年启动以来,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黄卷工夫当猛省,青春齿发莫蹉跎。”期待青年美术工作者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完成培训计划,在人生充满创造活力的黄金时期,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既做传统的守护者,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更当创新的破局者,以精湛的艺术语言构建对伟大时代精神的视觉表达。在守正创新中攀登艺术高峰,用精品力作回答时代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美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余旭红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对“绘画100”项目高度重视,其意义在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解决主题美术作品创作的问题,推动主题性和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多元化、多样性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艺术格局的铸造中体现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学院将举全校之力办好本次项目,教学团队将尽心尽力,坚持培养的学术目标,抓牢创作和研究课题,强调学术性和创作性,加强培训管理,优化培训课程方案,确保培训项目的高效圆满。

  专家团队:

  群贤毕至,共育英才

  此次项目专家阵容强大,专业涉及面广,涵盖中国美协聘请具有深厚学理认知和丰富创作经验的名师,以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与专业创作机构的专家学者。力求不断强化学员的绘画本体语言与精神内核,倡导艺术创新与新时代的同频共振,全面提升学员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水平,共同指导学员创作以观照现实生活为核心主题的艺术作品,体现当代绘画语境中的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

  导师代表庞茂琨表示,我们即将共同开启的不仅是一个人才培养项目,更是中国美术事业薪火相传的又一篇章。“作为参与这项工作的导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不仅是对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的探索,更是对新时代美术创作方向的一次集体思考。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使现实主义的精神不断得到拓展和活化。”相信各位指导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积极引导学员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发展,将艺术追求与国家的文化战略需求相结合,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能够回应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辅导学员们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培养模式:

  多维联动,创新实践

  据了解,此次“绘画100”项目通过集中授课、考察研学、创作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开展教学。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题讲座,聘请艺术名师围绕绘画艺术人才培养中的本体语言和人文学养的全面提升,开展多元化学术专题讲座。第二部分为线下教学,专家学者根据各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每位学员定制个性化发展教案,提供针对性课程设置和学习规划,开展为期4个月的线下集中培训。第三部分为采风考察,组织学员融入为期1个月的“大采风”活动,在采风写生、人文考察、社会调研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生活体验、积累创作素材、完善艺术构想。第四部分为线上线下创作教学,组织学员进行7个月的主题深化与正稿创作,采取线上导师制教学与线下集中教学相结合,不断优化学员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形式语言、绘画技艺、精神指向和时代价值,独立完成 2–3幅大尺幅主题性创作。第五部分为结题验收与成果汇报,项目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考核,优秀学员的创作过程将以手稿、图片与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向重要媒体平台推荐,考核合格的学员将组织结业成果汇报展、出版作品集等。

  学员代表沈晓明认为,此次培训聚焦“开放的写意精神”与“宽阔的现实主义”,对他来说是又一次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大家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重新思考自己的艺术观念,熔炼自己的艺术语言,努力寻求创作的突破。“新时代,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生态产业和乡村振兴正在蓬勃发展,当我们身处此刻的现实语境,我的视野所及,有那么多动人的现实;在我的记忆中,有那么多恢弘的人民史诗。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样浩瀚而致密的现实经验中,找到独特的视角,创造出新的感性,并最终触达人们的心灵。”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思想与精神的重塑,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青年美术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力度。系统性课程涵盖学术梳理与贯通、主题创作思维解析、艺术理论前沿探讨等内容,尤其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实践拓展,引导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提炼创作主题,对艺术创作所赋予的时代使命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启发我们突破技法惯性,探索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表达。同时,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交流,更让我在思维碰撞中拓宽视野,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多元可能性。”学员代表赵天叶如是说。

  据了解,中国美协“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涵盖“儿童图画书100”“陶瓷100”“动画100”“绘画100”等多个项目板块,旨在成为发现、培养、推介青年美术人才的“种子工程”。学员来源广泛、评委多元与多重评选机制结合、课程安排创新丰富、教学目标与培养方式清晰明确。

  本次“绘画100”项目共收到中国画专业报名900人、油画专业报名695人。经过严谨审慎地会看、评审,最终确定120名入选学员,其中中国画63人(人物24人、山水23人、花鸟16人),油画57人。入选学员基本覆盖全国各地,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占15.8%,30-40岁占54.8%,41-45岁占29.4%。在校学生约占10%,新文艺群体画家占15.8%。

  当前,我国美术事业正处于守正创新的关键阶段,既需要赓续千年文脉,又要构建现代化的美术话语体系。青年美术人才是美术事业的生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先锋力量。“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目将以青年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推动美术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时代培根铸魂,为人民抒怀立传。

  中国美协将继续以本项目为契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担起“记录时代进程、塑造民族形象、传递精神力量”的历史重任,培育更多的新时代美术英才。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