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评论

逐梦:“跨界”李建彰 多彩人生路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寻木

  始于绘画 融汇雕塑

《湖畔奏鸣曲 (100*80厘米 布面油彩 2015年) 李建彰

  李建彰的艺术生涯始于对绘画的热爱,这份热爱自儿时便在其心底扎根。绘画对他而言,是最直接、最易上手的表达方式,能够迅速将内心的想法与情感转化为可见的画面。2006年,他辞去工作,在北京成立个人工作室,开启以《永久》为主题的油画系列创作。在这一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他不断探索色彩、构图与主题表达的平衡,笔触间流露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从日常场景到抽象的情感意象,李建彰用油画记录下他对世界的理解,每一幅画都是他艺术成长路上的脚印。

《雨夜》 (100*80厘米 布面油彩 2015年) 李建彰

  2008年,李建彰不满足于二维平面的表达,开始涉足雕塑领域。从油画到雕塑的转变,是他艺术语言的拓展。作品《青春·记忆》便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成果,这件雕塑被陈列在北京798红石广场,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它以立体的形式唤起人们对青春的集体记忆,在材质的运用与造型设计上,巧妙地融合了时代特色与个人情感,成为其艺术创作突破的标志性作品,也让他在雕塑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逐梦电影 反映生活

《风雨归途》 (100*80厘米 布面油彩 2015年) 李建彰

  电影一直是李建彰心中的梦想,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艺术品市场遇冷,却为他实现导演梦提供了机会。凭借在宋庄生活创作的经历,他获得了独特的创作视角,开始拍摄反映宋庄艺术家生存状态的纪录片与短片。《艺述·宋庄》系列纪录片以真实影像记录宋庄艺术生态,从艺术家的工作室日常到艺术创作背后的挣扎,展现出艺术群体在现实中的困境与坚守。《宋庄往事》和《周老收徒记》则通过剧情短片的形式,以小见大,折射出宋庄的社会百态与文化氛围,这些作品是对宋庄艺术群落的生动记录,也为研究当代艺术生态提供了宝贵资料。

  探索音乐 感悟生活

《宋庄之歌主题画》 (130*140厘米 布面油彩 2020年) 李建彰

  在绘画、雕塑与电影创作之外,李建彰发现歌曲能以更简洁有力的方式传递情感。从艺二十余载,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感悟,这些感悟凝聚在《宋庄之歌》中。歌曲旋律与歌词真实描绘了宋庄艺术家的生活,无论是奋斗的艰辛还是收获的喜悦,都能引发听众共鸣,成为宋庄艺术文化的音乐符号。《小堡西街》则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展现宋庄生活的轻松一面,从日常的街巷生活中挖掘艺术灵感,为他的艺术表达增添别样色彩。

《巴别塔》 (装置高7米 废旧自行车) 李建彰

  多年来,李建彰活跃于艺术圈,在北京798、宋庄等艺术区,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地参与各类展览,举办过数次个人画展,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2018年,他的雕塑作品成为中国第一届火人节的主打雕塑,醒目地矗立在现场,收获好评。在山东滨州艺术区,那座由100辆废旧自行车焊成的“巴别塔”,是其最满意的作品,如今被永久陈列于此,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李建彰生活照

  李建彰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跨越不同领域,绘画、雕塑、电影、音乐在他手中不是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表达媒介。尽管他还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其探索是具有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他的创作体现了当代艺术不拘一格的特性,以个人视角回应时代与生活,为艺术领域注入独特活力,也为其他创作者提供了多元化艺术实践的范例。

  (本文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