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追求民乐的新局面
——访竹笛演奏家张凯强与无界室内乐团
无界剧场烛光音乐会现场,右一为张凯强
“吹笛已二十年整,未曾名动一方,也未谋得一职半就,全凭一己执念江海行舟”是90后竹笛演奏家张凯强对自己的评价。今年,他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望竹》。科班出身,学笛二十年,这张专辑是否来得太晚?对张凯强来说并非如此: “出很多专辑、外行人夸厉害,就一定好吗?曲子没有质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是不行的。”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路是他对自己的期许。
张凯强的竹笛启蒙来自于姥爷魏克尧,魏克尧曾师从赵松庭、陆春龄等竹笛名家学习。直到六岁时,张凯强都对从小听到大的笛音兴趣不大,笛子在他眼里“就是一根棍”。七岁的一天,他突然和姥爷提出“可以学学试试”,少年的求艺之路就此开启。
2007年,张凯强来到北京求学。先师从刘含有,后师从袁非凡。新生活开启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在老家鞍山时,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平辈里吹得最好的。到北京学习后,发现吹奏方法、审美等许多方面与曾经学到的不一样。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一时难改。当时刘含有老师对我非常严厉,有一次到老师那里早功,我被骂哭了,从昌平东关一直哭着回到了家。这件事我很难忘,但是如果不这样,很难进步。”张凯强说。
从吹响第一声,熟练、模仿、开始反思、寻找自己、试着表达自己,经历过年少时痛苦的纠正过程,也面对过腹部手术后是否要改专业的严肃选择,一路走来,张凯强决定在今年留下一个纪念,录制专辑,为了“无论好否,都去证明一下自己的声音存在过,不负热爱”。
专辑《望竹》由《挂红灯》《姑苏行》《牧民新歌》《幽兰逢春》等8首传统竹笛曲目组成。其中,作为压轴的《青梅竹马》是张凯强的老师袁非凡的代表性原创曲目。无论在个人音乐会还是专辑中,演奏这首曲目在张凯强看来,都是自己师承何处的体现。他最喜欢的曲目则是《鹧鸪飞》:“从小姥爷经常吹这首曲子,让我对它带有个人情怀。《鹧鸪飞》曲谱最早收录于《中国雅乐集》。此曲流传至今,有不同竹笛演奏家演绎的版本。其中赵松庭先生的版本最为主流。他受李白《越中览古》的影响,使得此曲带有些许伤感和感叹,增添了许多中国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怀。对我而言,《鹧鸪飞》并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情感把握。”《越中览古》中说“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没有宫女,但还可以找到宫殿。因此,他专门拿出时间,去故宫坐了一整天,坐累了就到各个殿走走看看。沉浸式找感觉的方法虽行之有效,但张凯强认为自己的演奏上“更多的还是在模仿”。
技术已经纯熟的情况下,如何能跳出模仿、寻求个人风格的创新?张凯强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我的演奏中,还有很多竹笛吹奏大家的痕迹。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前辈们成为了难以翻越的山丘,如果不想活在阴影下,就需要更多探寻个人理解。”要做到发展进步,张凯强认为,一方面需要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则一定是从内部突破——要尽可能地掌握传统,将传统吃透,之后才能谈创新,而不是吹出某个特别的声响、只博取观众哈哈一笑。
张凯强的问题,是许多年轻艺术家正在面临的。幸运的是,毕业后,张凯强加入无界室内乐团,不但拥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获得了全新的体验。用他的话说,这就像做菜一样,前20年把食材准备好,再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学习加入调料、掌握火候的方法。
无界室内乐团自2017年成立起,便致力于探索雅致格调与大众审美意趣的完美融合,使中国民乐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成为具有国际性的音乐语言,不断促进学术研究与普及传播的双向发展,推动实现民族器乐创新型创作、演奏、传播的新局面。乐团成立的初心,在音乐总监于川看来,就是要面向大众,让更多“圈外人”听到专业的演奏。“我们的所学所思,最终要作用于到音乐圈外的人,才真正存在意义。”于川说。
近年来,无界室内乐团出品了很多符合当下视听、审美的原创音乐作品,如无法紧握在手中的《扬沙》,燃烧直至殆尽的《烛》,介于爱情、亲情、友情之间的微妙之《恋》等等。谈及创作,于川说:“现代人不缺少刺激,所以我们的音乐作品相对安静,让人能够沉下心来。乐团举办过一场烛光音乐会,让听众在音乐中呼吸、冥想、聆听,放空自己,寻找自己,调动起独属于自我的感动或回忆。”
此外,无界室内乐团用精巧的民族室内乐形式,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或是奏响武侠世界里的侠骨柔情,或是演绎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如歌岁月, 2022年下半年,于川还将《红楼梦》全套音乐别出心裁地改编为民族室内乐音乐会版本,保留了原曲的韵味,也凸显了室内乐典雅古朴、细腻婉约的特点。音乐旋律与《红楼梦》浓厚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对于艺术家都在寻求的“新”,于川认为,更要有一种美学的追求。在当代进行的创作,一定要与当代人的状态有关。无界室内乐团想塑造一种属于当代人的民乐美学,这种美学既不属于传统,也不一定属于流行,但又是通俗音乐。就像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在现代虽然显得严肃,但当时它却是广受喜爱的流行乐。“创作者要思考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对听众产生影响、引发其思考,而不仅仅是拿学问和技术去创作新作品。新东西很多,但真正形成一种美学的状态、真正在当下寻找到一种音乐的声音和意义,是很难的。无界室内乐团所做的,正是民乐在当代、在音乐风格与审美理念上的尝试探索。”于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