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队为学生授课
7月31日,在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画院乡村振兴驻梅州五华龙村镇帮扶工作队、龙村镇人民政府、龙村镇中心小学、龙村镇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浙江大学7名学子组成的“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与10名浙大学子组成的线上后援团,开展的为期两周的龙村“寻宝之旅”圆满结束。这是以艺术的方式改善村容村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动力”,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自信的一次有益尝试。实践小分队通过美育支教、实地走访、调研座谈、农耕劳作、参观学习等方式,了解当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的开展情况,加深认识镇域村情,领略客家风土人情,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奋发“涂墙”,打造“宝藏之墙”
龙村镇潭溪村文化广场的“灰头土墙”是实践小分队“寻宝之旅”的第一站。在实践小分队和村两委干部以及部分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灰头土墙换新颜,成为别具一格的“宝藏之墙”。
社会实践活动头一天,小分队来到潭溪村,第一时间与广州墙画设计师尹晖交流座谈,共同讨论文体广场近40平方米外墙的墙绘设计和绘制方案。本次墙绘活动主旨是打造一幅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突出原创性、协作性、互动性,凸显地域性和创新性。经过三天起早贪黑高温热战,奋发“涂墙”成果显现,曾经灰迹斑斑的旧墙变成了潭溪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整幅作品设计蕴含了乡村应有的群山、花草、庄稼、池塘等多种元素,展示了潭溪村的山川风貌、自然风光。
于潭溪村民而言,这是一堵“宝藏之墙”。务农前,村民经过这堵墙,会燃起为美好生活奋斗打拼的强烈热情;务农后,路过这堵墙,村民会在欣赏墙画的同时忘却劳作的辛苦与疲惫;节假日时,归乡的游子和家人一道,携桌子三两张,板凳五六个,闲坐墙边,饮一壶“客家炒绿”,“偷得浮生半日闲”……
小分队成员吴笛说:“这堵新绘制的墙既改善了文体广场的风貌,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增强村民对本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村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课程寻宝,创设“宝藏情境”
为进一步满足粤东山区农村广大青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技能,补齐乡村学校美育教育资源匮乏的短板,实践小分队在当地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队和镇中心小学的关心和支持下,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美育浸润乡村支教活动”暨“发现乡村·宝藏在哪儿”夏令营,旨在搭建高校与农村小学之间美育精准帮扶的桥梁纽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来自龙村镇龙村村、潭溪村、金龙村的60名小学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活动。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分队为夏令营特别设计了一个寻宝游戏,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宝藏地图线索,完成老师设定的游戏挑战,营员就能得到宝藏地图线索,并最终通过绩点数兑换各类小礼品作为奖励。创意感十足的游戏体验活动,让小营员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得在其中。
课程设计方面,小分队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的“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原则,围绕“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以岭南文化、乡土文化、感恩教育、小学课本重点教学点为切入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古文朗诵、经典阅读、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课程穿插于情景互动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审美力,让学生们在快乐中知行学思,在游戏中领悟,在笑声中成长,真正体现寓教于乐。
营员邹文娜分享道:“通过这两周有趣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只是缺少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美,认识乡村的美。哥哥姐姐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此外,小分队成员见缝插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家访、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下地农耕劳作体验等活动,丰富了社会实践内容,也收获了另类“乡村宝藏”。
广东省文联四级调研员、乡村振兴驻梅州五华龙村镇帮扶工作队队员、潭溪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宏芳介绍,今年以来,潭溪村充分发挥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画院乡村振兴驻梅州市五华县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开展“艺术乡建·乡见未晚”系列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在重要时间节点先后策划承办了“乡见·悦读——让世界倾听龙村声音”主题阅读分享会暨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乡见·龙村青年摄影队成立暨庆祝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乡见·文化公益课堂”——广东曲艺名家进潭溪校园等活动。本次活动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用美育润化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水”,也为村民播下了文艺惠民的种子,让文化走进村民心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村民的生活和审美,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大大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