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坚定初心热爱 引领行业风尚

时间:2024年04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雨禾
坚定初心热爱 引领行业风尚
——记中国文联2024年“文艺两新”行风建设培训班

中国文联2024年“文艺两新”行风建设培训班现场 

  春风轻拂的安徽金寨,吹红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4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安徽省文联承办的2024年“文艺两新”行风建设培训班在此举行。由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视协,各省级文联,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共同推荐的影视界、音乐界“文艺两新”学员9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班是中国文联首次面向“文艺两新”群体举办的行风建设培训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领。培训班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为“文艺两新”代表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务实举措推进行风建设。

学员们走进大湾村 

  授课宣讲 明确文艺创作方向 

  本次培训班邀请王一川、曹刚、龙平平、王备等文艺名家、理论专家进行授课教学。培训期间,参训学员和金寨基层文艺工作者还一起聆听了中国文联在安徽金寨举办的文艺名家宣讲。授课和宣讲内容兼顾理论范式、实践经验,在分享创作经验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引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5个方面入手,梳理中华文明特性的文艺呈现与文艺现代性的进程,并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论述“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成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曹刚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论证职业道德公约产生的逻辑与应当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编剧龙平平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觉醒年代》为典范,指出在创作主旋律作品时,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作曲家、音乐制作人王备从具体实践的角度出发,分享《芈月传》《航拍中国》等作品创作的实践经验,并探讨AI等新技术对于音乐创作的影响。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作曲家舒楠通过宣讲《追寻》《生死不离》《灯火里的中国》等作品的创作历程,分享新时代主旋律音乐创作的思考,他认为,“作品的生命力来源于真实的表达,作品反映的是创作者平时的积累。”影视演员丁柳元将宣讲的主题定位为“我以我心致英雄”,深情回忆电视剧《江姐》、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电视剧《初心》等角色的塑造,“完成从角色到本色的重塑是新时代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心灵成长的必由之路。”

  培训和宣讲内容囊括理论与实践的多个方面,为参训学员带来了新的思考与理解。曾出演《公诉》《海的尽头是草原》等电影的演员马苏对专家授课中提到的“互惠”和“利他”意识很有感触,她表示,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时刻保持良好作风,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把实现自我价值融入到服务人民群众中,以更大的责任感来激励自己的创作,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独立音乐人张建勋创作和演唱的主旋律作品《站在这里看黄河》在新媒体平台得到了“1000万+”的播放量,他谈道,“把全国的‘文艺两新’群体代表汇集到一起培训,是一次专业性很强的学习和交流。”90后青年演员林潇表示,参加这次为期五天的培训,收获非常大,“时常因为前辈们对艺术的敬畏、对专业的赤诚而感动落泪”,自己将继续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强化专业技能,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大家认可的演员。

作曲家、音乐制作人王备与学员互动交流 

  交流研讨 凝聚行风建设共识 

  本次培训设置了交流讨论环节,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文艺两新”代表,就个人的创作实践、对文艺创作的想法与感悟、如何践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大家在分享中凝聚齐心守护良好行风的共识。

  兰州浩发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建表示,“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文艺两新’的一员,我们肩负着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济南名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音乐制作人任斌创作的歌曲《大道同见》以《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的内容为主题,倡导“人不相同,大道同见”。浙江燃点创新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卢高峰认为,当前影视剧标准的制定和基本参考系的确定有待完善,面对影视产品类型的多元化,必须辨别基本的价值观是非观。大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毕志聪认为,《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全面系统地划分了文艺的“边界”,既有要坚持的底线,又有明确警戒的“高压线”,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弘扬行风艺德。

  讨论中,众多学员分享了自己深入基层的实践经历与感悟。自由职业摄影师卞丹丹认为,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的意义就在于在基层中发现人民的伟大,不断积累为人民立传、为人民放歌的优秀素材。西藏哈呼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演员旦增罗布认为,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博大的胸襟和气度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细节来打动人心。乐田合音(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音乐制作人艾野认为,音乐创作要记录时代、回馈时代,心怀“国之大者”,在见证时代印记的同时不要忘了让作品“接地气”,为大众喜闻乐见。

学员们体验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花棍” 

  红色教育 传承精神血脉 

  金寨地处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本次培训班在金寨进行,旨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引导文艺工作者增强责任担当,跑好新时代的“接力棒”。

  在金寨红军广场,学员们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梅山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治淮重点工程,由数万劳动者肩挑手推、日夜奋战而建成。学员们穿过蜿蜒的水库坝顶,切身体会大坝修建时的艰辛。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学员们了解了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体会到他们参与革命事业的初心。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大湾村,近年来实现贫困村出列、全部户脱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学员们走进农庄,听乡村振兴戏,了解土味“村晚”,实地感受当地村民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所作出的努力。曾参与拍摄电视剧《伪装者》《长相思》的演员王乐君表示,在红军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地的现场授课让其感触很深,“重走红军路,学习红色革命精神,让我觉得需要加倍努力,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

  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同样诞生于金寨。1929年农历八月,为了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时的喜悦心情,共产党员罗银青触景生情,创作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培训期间,经与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沟通,专门为参训学员安排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用大别山的民间表演形式“打花棍”来学习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伴随着熟悉的“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旋律,学员们表演起了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花棍”,在激情满怀的参与体验中,深切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跟着共产党打出新世界的豪迈激情和昂扬斗志。

  文艺界的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文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体现着文艺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关系着文艺行业的道德水准和社会形象。以本次培训班为起点,中国文联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专业优势,逐步开展覆盖各艺术门类“文艺两新”的行风培训,促进跨界交流合作,努力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共同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